双工位压装机通过 “双工位协同” 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,同时兼顾精度与柔性,是批量生产中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设备。

双工位压装机的核心结构在单工位压装机基础上升级,主要包括:
机架:通常采用整体铸造或焊接结构,保证设备刚性和稳定性,支撑两个工位的压装机构。
双压装单元:每个工位配备独立的压头、驱动系统(如伺服电机 + 滚珠丝杠、液压 / 气动缸)、导向机构(直线导轨),可单独设定压装参数(压力、位移、速度等)。
工作台:两个工位对应两个工作台面,用于放置工件或模具,部分设备支持工作台自动定位或旋转,提升上下料效率。
控制系统:采用 PLC 或数控系统,可独立控制两个工位的动作,支持同步运行、交替运行等模式,配备触摸屏实现参数设置、状态监控和故障报警。
检测系统:每个工位可配置压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,实时反馈压装数据,确保压装精度(如压力过载保护、位移偏差报警)。
辅助装置:根据需求加装自动上下料机构(机械臂、传送带)、工件定位夹具、防尘罩等,提升自动化程度和操作安全性。
双工位压装机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双工位协同”,常见工作模式有:
同步作业模式:两个工位同时执行相同的压装工序,适用于同一种工件的批量生产。例如,同时压装两个汽车轴承,效率比单工位提升近一倍。
交替作业模式:两个工位交替进行压装,一个工位压装时,操作人员或自动化设备可在另一工位进行上下料,减少设备等待时间。例如,工位 A 压装时,工位 B 完成工件放置,A 完成后 B 立即启动,实现 “无缝衔接”。
差异化作业模式:两个工位可设置不同的压装参数,同时处理两种不同工件或同一工件的不同工序。例如,工位 A 压装零件 A,工位 B 压装零件 B,或工位 A 预压、工位 B 终压同一工件。